王鸿静,女,生于1983年5月,2006年7月本科毕业于大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系,2009年7月硕士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工业催化专业,同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专业,2012年9月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介孔金属及介孔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燃料电池及电催化。针对介孔金属材料传统的硬模板合成方法,突破性地实现了对介孔铂基纳米材料形状、粒径、成分的可控合成,并详细阐述介孔纳米材料合成机理,通过对孔道和成分的优化显著地提高介孔铂基纳米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利用电沉积方法实现了在低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制备出均匀介孔结构的纳米铂基薄膜,这种方法突破了以往在溶质液晶合成方法中对表面活性剂种类、浓度及温度的条件限制,实现了简便、通用的合成过程。博士研究生期间,连续三年获得日本早稻田大学“青年研究者培养”奖学金,目前已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9篇,第一作者9篇,包括J. Am. Chem. Soc.(2篇), Chem. Mater. (1篇), Chem. Eur. J. (2篇), Nanoscale. (1篇)等,日本专利一项,并在《Nanoporous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Taylor & Francis)一书中主编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