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半月谈114期457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2023年11月2日,传质与分离方向师生联合党支部、生物质能源方向师生联合党支部、反应工程方向师生联合党支部以及化工自动化方向师生联合党支部于化工实训楼C204教室邀请吕刚老师主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学习主题。
忆往昔艰苦
吕老师简单描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的生活,像“四家分驴”就是当时合作社里平均四个人才能分到一头驴村民自发开山修路,用锄头和簸箕一担一担的挖出一条路。吕老师言语风趣幽默,但台下的党员在微笑的同时心里亦有波澜。
艰苦岁月亦有人才辈出,吕老师如是说道。作为佐证,吕老师举了两个很接地气的例子, “粮种”和“化肥”。
“粮种”是百姓的命根!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在农村好的粮种千金也不换,好的粮种意味着好的收成,而好的收成意味着一年的衣食富足,不为肚子担忧。对此吕老师提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袁爷爷的成就举世瞩目,而袁爷爷的艰苦历程大家亦心中有数,1975年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技术并在此之后一直从事杂交水稻的研制工作,辛劳一生为的只是不让中国人民饿肚子,这就是伟人!此时吕老师话锋一转,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杂交小麦之父与中国杂交玉米之父吗?”在台下有些茫然的眼神中吕老师说出了两个名字:李振声,李登海。同样伟大却名声不显,了解后也是让人肃然起敬,铭记一生。
对于农民而言除了好的粮种以外,影响收成的还有另一样东西:化肥。在当时化肥工业不发达的时候,农民用的最多的是农家肥,就这还不能想用就用,在资源匮乏的年代除了粮票,油票,还有一种票——“粪票”。可见化肥对于农民有多重要,而对中国化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当中,刘化章先生绝对是亮眼的那一批人,艰苦环境下的努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
谈改革开放
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关键转折之一就是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吕老师说道,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有不少国家也尝试过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但最后成功的只有一个半国家:一个是中国,半个是越南。谈及中国为什么最后成功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国家复兴强盛,吕老师认为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吕老师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
反面案例是上世纪的苏联,通过一系列改革接受“全盘西化”,放弃“马列主义”,最后弄得国家市场崩溃,经济萧条,政治混乱,最后分崩离析;而正面案例是中国,准确来说是1988年,当时国家经济执行“价格双轨制”和“价格闯关”,很快全国各地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生产资料空前紧张,数十万家企业奄奄一息,就在这时中央果断调整,提出“宏观调控,治理整顿”八字方针,很快中国经济恢复稳定,正常发展。
回顾改革开放这二三十年,从实施前的反复讨论,到制度的确定实施,最后是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党中央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始终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最终才有现在人民富足的国家,才取得现在的成就。
强党性修养
最后总结时吕老师强调要加强党性,对此有两点:一是要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二是强党性就是要把握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从何来?从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从党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来。强党性,重实践,对于我们这些青年党员来说,要牢牢掌握专业知识,努力做到学科交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